呼兰河传读书笔记

时间:2024-05-02 20:31:39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书笔记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呼兰河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

我最近在读一本书,书的名字叫〈〈呼兰河传〉〉,它是一个20世纪30年代的一个叫萧红的女作家写的,我觉得她的文笔非常大气。萧红以灰色的笔调描述了 书中,萧红用轻盈的笔调写下了她的童年,其中,萧红很多次提到了她的祖父与她嬉戏玩耍的场面,因为在家中,只有祖父最关心她,而其他人却非常歧视她。书中有一处情节最是我难忘,萧红趁祖父不注意,往他的帽子上插满了玫瑰花,祖父却没有察觉,还说:“这季节的玫瑰真香啊!”萧红在旁边哈哈大笑。

读到这里,我感觉萧红的童年是过得非常无悠无律同时也感到自己身在童年感到高兴,是呀,童年是上帝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自己的童年。我又为萧红感到惋惜,因为她31岁就死了,如果她不这么早死的话,也许还能给我们留下更多更好的作品。

啊,真想永久停留在童年。可是时光总是要走的。那就用一颗善良、热情、奋进的心来好好珍惜、感受这如花的大好时光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2

《呼兰河传》的作者是萧红。这是一部充满童心、诗趣的“回忆”式小说。全书共七章。里面的故事、人物描写得鲜活、灵动。虽然每一章都独立成篇,并无太多的联系,却浑然一体。将呼兰河小城的生活,娓娓道来,让我读得津津有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妙处所在吧。

第一章东二道街。西二道街。十字街。小胡同。

“呼兰河”在哪?那里真的有一座“呼兰河城”吗?不知道。只知道那是一个冬天里“大地会裂开口”的地方,是“结满冰溜子”的地方,是“能把人的手冻裂” 的地方,是在东北很冷很冷的地方,是一座再小不过的小城。只有两条小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街上有染房、牙医店、药店……挂着各样的幌子。除了街道,就是些个小胡同。没有繁华和热闹的街景,但萧红却用生动的文笔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我最喜欢在胡同里 “卖麻花”的那一节,以前东北卖麻花的都是提个小篮子,上面盖张白布,从胡同这头吆喝到胡同那头,每一家都好像要买似的,全部出来摸一下,挑个好的,等摸得手上油光光,却又放下不买了。有一群小孩子“他们的手黑得厉害,完全是黑的灰的,深的浅的,各色的云层。”把篮子里的麻花都翻遍了,才买了几个,后来又退了一个。而退的那个又被一个老太太买了去,还招呼着小孙女“快来吃!”夸赞道:“这麻花真干净,还油亮亮的。”可见以前的人真是太不讲卫生了。

我还发现,那时候的人,思想很古怪,做事更古怪。东二道街上有个大泥坑,人们“常常抬车抬马,淹鸡淹鸭”,甚至小孩子也掉下去。那泥坑足有五六尺深, “下了雨泥浆好像粥一样”,是造就无数蚊子的地方。可是,“若说用土把泥坑填平时,却一个也没有。”要是现代的人,东边盖楼嫌吵,西边公厕嫌脏,稍有不满,便要投诉。而那个时代的人,好像只有自顾自,不管条件多么恶劣,只要能活着就行了。就好像“冬天来了穿棉衣裳,夏天来了,穿单衣裳。太阳出来了就起床,太阳落了就睡觉”。是这样吗?那又是为什么呢?

还有,文中提到了一种东北的豆腐。“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豆腐,就能吃下半碗饭,再到豆腐上去触一下,一碗饭就吃完了。”我吃过北方的红豆腐、南方的广式豆腐、四川的辣豆腐、更有湖南的臭豆腐,就是不知道这东北的豆腐,是啥样?咋这么香?真有那么好吃吗?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3

回过头看我的童年,都像是上辈子的事,如今那片美丽的地方已经被一片高楼大厦压碎,童年回忆都是回忆是快乐的,不懂成年世界里的冷暖和嘲讽,总和一群小朋友做游戏,在外公家的时候,和大家去田埂上奔跑,在花丛里打滚,伴着傍晚快要天黑的夜,欢快地回家,看七点半的动画片,然后准时睡觉,从来不失眠,六点起床也从来不赖床。这个记忆里有外公,他很慈祥,一想起他我还是很想哭,他还没看到我读高中就去世了,很想念。

文中的那些故事在我看来是很残忍的,迷信,愚昧,无知,封闭祸害了多少的人,小的来说是一个人的幸福,大的来说是人命。文中团圆媳妇,有儿伯,歪嘴子都是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为了充盈那枯燥的生活没了同情心,残忍的就像刽子手,而不自知,看一个人死就像看一场戏一样,还想要戏尽量曲折,想人家受到挫折从此一蹶不振,好满足众人的推理,这样我猜有很多人看到歪嘴子老婆死了还有人打赌他会不会自杀了。人心冷淡。是人性如此,还是因为某些局限性造成了这种现象。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4

一片土地,一栋土楼,一阵吆喝,一个十字口,一座四合院,一阵欢笑,几句家常,勾勒出一幅乡村农家画。你是否还记得青砖红瓦的平房?那坑洼不平的水泥地?那又臭又脏的猪圈?还有那纯真嘹亮的民歌……

《呼兰河传》是一代才女萧红最后的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充满温情、童趣、娓娓道来式的“回忆性”小说。本书讲述了在呼兰河这座小城里发生的一些生活锁事,一些具有乡土气息的人情趣事。作者用她孩时的语气,为我们展现乡村的扎彩铺、放河灯、跳大神、还有一个名叫“李永春”的药店、野台子戏,为我们描绘充满生活气息的图画,怪不得作者在书中说,没有什么显眼耀日的装饰,没有人工置过的一点痕迹,什么都是任其自然的,愿意东,就东,愿意西,就西。

在作者的笔下,我仿佛看到了,破砖坏瓦的平房前,几个扎着麻花辫的小姑娘在用轻盈的步伐,跳着皮筋,还有几个野孩子在一起扔泥巴,滚铁环。现在的我们,都是生活在大都市里,每天面对的,都是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世界,露出自己不自然的微笑,面对领导,面对同事,面对朋友,面对同学。在这乏味的生活下,有谁会知道,近在咫尺的农家小院里,正传来一阵阵欢笑,他们虽然没有很高的收入,很好的条件,没有豪车,没有别墅,但是,他们拥有着坦然的心,无忧无虑的笑容。

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呼兰城的自由,像鸟儿一样快乐,不必拘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同时也看到了当时人的无知、愚昧、迷信,残忍的一面,如童养媳小团圆媳妇,从小体质虚弱,大家都认为小团圆媳妇是妖女,就把她扔进大缸里用热水烧身,跳大神驱鬼,买福帖和吃各种各样的药,用遍了土办法都没能治好小团圆媳妇的病,小团圆媳妇还被折腾的要死要活的。在此我要对大家说,我们要相信科学,不断学习进步,反对封建迷信,反对邪教。因为旧时的回忆终将成为过去,未来才在我们的手中。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5

《呼兰河传》这本书把我带到了二十世纪的小城呼兰河。当我盖上这本书时,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小城中的人们的无知和封建迷信更引发了我对那个时代人们的思考。

《呼兰河传》这本书描绘了二十世纪小城呼兰河的种种人事事:不断带来灾难的大泥坑;呼兰河年中盛事:跳大神、放河灯、唱秧歌、野台子戏、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小团圆媳妇的惨死;性情古怪的有二伯以及冯歪嘴子一家的艰辛生活。

其中那不 ……此处隐藏3980个字……轻的时候村子里的母猪病死了全村把母猪刮了皮,挨家挨户分病猪肉,用棉籽油炒了吃,香的很。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吃一次肉对他们来说十分不易,哪里顾得上猪肉的健康状况,至于吃了究竟有没有人生病没有人清楚。现在一想,现在的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地沟油,垃圾猪吃死了更多的人。各个时代都有其不幸。

这本书是周末蜷缩在被窝里面看完的。满目都是温暖或者冰冷的回忆,关于呼兰河边上人们的生老病死的故事,关于祖父和小孙女的故事,还有草帽上的玫瑰花,有安徒生童话的意境。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2

在这个暑假,我阅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萧红走到人生尽头时创作的长篇小说。当时,萧红虽然还不到30岁,但是身体十分虚弱,战争的摧残和感情的冲击令她长期身心疲倦,患有多种疾病。与此同时,她的文学水平、创作观念和技巧已经到达了顶峰。全书共分为七个章节,里面的资料无关此刻,也不关未来,只是萧红对自我童年时代的一个回忆。她既没有美化它,也没有丑化它,而是以一个现代主义作家的态度描绘了一个长长的旧梦。呼兰河小城里的人既有善良的一面,也有丑恶的一面。其中的民俗描述,使我领略到了呼兰河小城的风土人情。

当我读到小团圆媳妇不幸去世时,我的心和萧红一样愤愤不平。她才只有12岁,本该是一个无忧无虑的年龄,而她却早被卖给了老胡家做童养媳,没有妈妈疼,这已经够可怜了。可她就算再拼命的干活,还是会动不动就会遭受到婆婆的打骂,遭受到一个说是为了让她更听话、更懂事的“教诲”。《呼兰河传》里既没有批判,也没有谴责,反而流露出一丝幽默和顽皮。

《呼兰河传》还是一部东北民间文化的说明书。萧红为人们毫不知晓的故乡作传,为一群卑微的凡夫俗子作传,这体现了萧红独特的写作视角。《呼兰河传》用孩童讲述的方式,看似松散跳跃,但并没有脱离整体的结构。也正是因为借用了孩子的口吻,小说显得纯净朴素。萧红用她动人的笔调,描述着她童年的趣事。期望大家也去看一下吧!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3

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看了矛盾的评价,使我很好奇作者萧红笔下的故乡的故事和人们?她的故乡是什么样子使他怀念?很想知道关于作者故乡呼兰河城的人、事、景、也就是所说得风土人情,人情世故。在那个时代,没有通讯设备,信息工具人呼兰河城人们的生活娱乐又是怎么打发的?带着这些问题,怀揣着好奇心我走进了她的故乡。

作者总共用七章篇幅描述呼兰河城里的故事,1、讲述了故乡呼兰河城的大环境、2、故乡呼兰河城的精神面貌,娱乐。3、故乡呼兰河城的自己家里的故事,和祖母祖父亲戚间的故事,4、故乡呼兰河城作者的邻居街坊的故事,5、因为跳大神团圆媳妇的死,6、在城里四处游荡好吃懒做的有二伯,7、工人冯歪嘴子的生活。

通过,第一章介绍的故乡的整体环境,轻轻松松把读者引进故乡呼兰河城,让读者感受到呼兰河城是一个自然,美丽,可爱的地方,“春夏秋冬,一年四季来回循环的走,那是自古也就这样的了,风霜雨雪,受得住的就过去了,受不住的就寻着自然的结果。”在当时没有出现信息工具,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娱乐方式,晚饭后大家(邻居们)围坐在一起,看天上的火烧云,唠唠家常。

每一章读后感受如同矛盾评价的“有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之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可是仍然有美,即使美得有点病态,也仍然不能不使你炫。”

读完第五章,因为跳大神团将一个如花的少女活活整死。我的眼角湿润了。因为人们的愚昧和无知,在那个时代女性的地位始终不可以和男人平起平坐,他们的行为举止一定要附和当时人们所认为的规矩,说话小声小气,走路慢油油,一旦不符合标准一传十,十传百,都认为你是外星人来的怪物,没有自我可言,更无法谈论女性自己的想法,要么使用酷刑(暴打)让你顺服。团圆媳妇因为平时大大咧咧,为了把活做完,走路如风,平实说话口无遮栏,只 有12岁的她,受不住婆婆的暴打,而喊回家,暴打的程度更变本加厉,团圆媳妇受不住,倒下了,本是一场小小的感冒,在左邻右舍的胡乱猜疑下,团圆家给团圆媳妇请来了大神,没病都被整出病来,跳大神里的各种奇怪、病态的动作,吓坏了团圆媳妇,半夜常常被噩梦惊醒,又哭又叫,吓坏了团圆家,不断的请大神,就这样来来去去,跳大神中各种病态的举动,将一个活生生的少女折腾死了。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因为她的言行举止,对于现代的眼光去看待团圆媳妇的一举一动,她和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一样只是真实的表现自我,一个天真可爱的少女,但在那个封建,迷信,愚昧,无知,偏僻的呼兰河城里 一个如花的少女就在这种无知,不科学的行为活生生的折腾致死,

而左邻右舍,面对团圆媳妇的死表现得麻木不仁,当初跳大神活动各种病态的举动,对于他们是再好不过的大戏,

他们以看热闹的角色,在边上添油加醋,事后当成家常便饭后的娱乐新闻,家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团圆媳妇的进展。

我深深感受到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在一个平平淡淡的小城里,因为那地方充满愚昧无知,在深处藏着一只吃人的野兽!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4

逛书店,在书架推荐的书目中,看见了一本我熟悉的书,那是萧红的《呼兰河传》,书的封面是绿的,加了很多精美的画片。而我家中藏有的这本书的封面是白色的,只有一张作者的小照,忧郁的眼晴看着前方。

初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对于书中表达的深层次的悲哀无所体会,只觉得作者描绘的童年生涯是格外的生动有趣。萧红现代著名女作家于1911年6月2日出生1942年1月22日逝世,黑龙江省呼兰县人,原名张乃莹。 呼兰河传里最有趣的还属第三章,作者说她家有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蜂子、蝴蝶、蜻蜓、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极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都是金粉。

后来,她说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摘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就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多么有趣啊!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

在一个阳光晴朗的下午,我翻开了这本《呼兰河传》。直到日沉西山,我才恋恋不舍地走出书中的世界。

小城里的空间局促,而且简陋。街上给人的可用设施不多,路中间还有一个大泥坑,没人拿沙去填平。在这里上演了一场场啼笑皆非的悲喜剧。小城里的人们冰冷、麻木,宁可迷信也不相信科学。这就是知名女作家萧红笔下那座“童年记忆”中的东北小城。

著名作家茅盾称《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幅多彩的风景画,一串凄婉的歌谣”。是的,通过萧红的笔下,我们能透过书页,看到一座繁华的小城,一群民风淳朴的人们。人们虽然麻木不仁,却淳朴,现在很难再寻找到如此的民风了。作者写自己的童年,写家乡,写祖父,写家乡的人,也写出了真情实感。作者在书中一再提到“我家是荒凉的”,父亲、母亲和祖母都对她很严厉,所以她爱待在花园里,爱待在祖父的身边,这才使她感到快乐。

比起作者的童年,我们总会认为我们的更加幸福,其实只要开心就好了。童年在我们眼中是五彩斑斓的,是幸福的,是流光溢彩的。如此,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呢?

《呼兰河传读书笔记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