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导游词

时间:2024-12-20 10:35:08
广西导游词

广西导游词

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常常要写一份好的导游词,一篇完整的导游词,其结构一般包括习惯用语、概括介绍、重点讲解三个部分。那么一遍条理清晰的导游词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广西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广西导游词1

各位游客:

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河池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xx。

广西巴马长寿村历史上曾是闽粤的转口贸易重要地、有“小香港”之称。原来历史上汀江绕出峰市口后,即来到名闻遐迩的“棉花滩”,可见两岸石壁耸立,河道陡窄,狭小处仅10米宽,状如壶口,江水如箭穿越“棉花滩”礁岩直泻,浪花翻滚如棉絮团团,素有“十里棉花滩,江水自天来”的航道0之称,紧扼汀江出口。因此,汀江上游的船只到此,均须在峰市起岸,然后肩挑十里过山,再在韩江上游的埠头———大埔石市落船。出峰市镇,沿河谷下降,不久可以看到河谷对面山腰水渠有水溢出,形成一大片人工瀑布,观赏间,前面出现棉花滩大坝和地下控制室的分路牌,顺着地下控制室的方向山路盘旋下降,转过一个山角,眼睛突然一亮,一座百多米高的大坝就出现在右方的河谷中。初见这大坝,真有震撼的感觉,当年乘船过葛洲坝船闸时才有这感觉。一行人急急把车停在地下厂房前面的宽阔处,涌到坝前的公路桥上观赏、拍照。汀江水已被头顶上的大坝锁在上面,坝下已十分安静,只可见一小部分河水打着旋从水电厂的出水口静静涌出,顺着还依稀可见险滩怪石的河床流向下游,而下游几百米处,便是永定河的河口,永定河水也在这里汇入汀江,自此一路不回头,穿山过岭,进了广东界石市。青溪水库和青溪水电站,过茶阳,到三河时,进入韩江又汇入了梅潭河水和发源于紫金县的另一大支流梅江,简称三河浩浩汤汤,奔向潮汕平原,汇入大海。

巴马长寿研究所张副所长对记者说,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既有基因遗传因素,更重要的是盘阳河的水以及独特的“食谱”和“天然氧吧”。据悉,巴马人的祖先大多数来自外地,个子不矮,女子都很漂亮,这与历史上几次民族同化有关。历史上的同化与近代的闭塞,使巴马人形成天然封闭半封闭状态,传染病传入和原发病都很少。在同化中,神秘的长寿基因悄然“潜伏”下来。研究人员曾对巴马现有的74位百岁老人进行调查,发现68%的百岁老人属于长寿家族。巴马人长寿的原因是综合性的,简言之,巴马在空气、饮水和食物三方面具有其他地区无法比拟的优势。山乡空气清新,富含负离子;饮水方面,巴马的河水和泉水,多数经过数千米的伏流才露出地面,从不同的地层中融入了有益于健康的硒、锶等微量元素,长期饮用能调节生理机能,起到延年益寿的作用。食物方面,巴马人终生吃大米粥和玉米粥,或两种米的混合粥,世代吃粥,堪称“粥食长寿乡”。在巴马的百岁寿星中,患心血管疾病的只占3%左右,而肠癌则从来没有过,专家们分析,这同巴马人食用火麻油(即—油)有很大的关系。火麻油味道清香,油而不腻,含有油酸、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等多种营养成分,可以润燥滑肠、滋养补虚、降低血压和胆固醇,防动脉硬化和冠心病。所以火麻油被誉为“长寿油”。

广西导游词2

阳朔位于桂林市南面63公里,是最早确定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之一,是一座有20_多年历史的漓江边最美的城镇,媲美桂林,游人如云。

阳朔历史悠久,人居历史逾五千年。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元)置县,城史已有140余年。阳朔位于广西东北部,桂林市区南面。总面积1428.38平方公里,人口30万。从桂林到阳朔,水路83公里,陆路65公里,水陆交通便捷,而且行程尽在自然山水画廊之中。

阳朔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百里山川,处于风景如画,时时秀色可餐。真可谓是大地母亲赐予的丰厚礼物,东西文化交流的智慧结晶,尤其是它那四个一、八个景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纷至沓来。这就是:一条漓江,一条桂阳公路,一条西街、一棵大榕树;八大景区为:1、世外桃源;2、银子岩;3、遇龙河景区;4、刘三姐歌圩;5、高田望月;6、鉴山古寺;7、蝴蝶泉;8、聚龙潭……

所有这些形成链带式的主体景观,成为一个新的旅游热点,构成了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阳朔仙境,如今的阳朔已真实地做到了形神兼备,靠自然之美引人,靠人文之美留人。一位在阳朔西街生活多年的法国商人曾这般深情地表述他对阳朔的热爱:“我还没有发现,世界上还有哪个地方的生活能比得上这里的舒适与悠闲。”

洋人眼中的“阳朔休闲”竟然如此地经典,沐浴着东方文化成长的我们又何尝不会更多一份钟爱呢?君不见?“五一”、“十一”、春节黄金周的桂阳公路上、广东、湖南、云、贵、川等地的自驾私家旅游车结伴飞驰而来;君不见?阳朔县城通往月亮山、大榕树、遇龙河景区的每一条路上骑车的背包人每天都是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君不见?银子岩、世外桃源,还有佛光普照的鉴山寺每天都是游客云集,络绎不绝;君不见?著名导演张艺谋亲自执导的《印象刘三姐》生意火爆,每晚加演,还是供不应求;还有多少外国游客一踏进阳朔这块风光宝地,不呆上十天半个月,他们绝不忍离去……

所有这一切只诠释着这样共同的主题:阳朔,中国旅游的名县,世界乡村休闲的经典,桂林旅游精品的超市,中国人的精神后花园!

阳朔,的的确确是您的寻梦家园,休闲的胜地,度假的天堂。迷人的阳朔,正以窈窕淑女般的情怀,期待着您的光临!

广西导游词3

巴马是举世闻名的“世界长寿之乡”。巴马人的长寿现象源远流长,1960年秋,武汉医学院长寿科学研究所专家根据广西区卫生厅和公安厅提供的线索,首次到巴马作长寿考察,巴马的长寿现象引起了国内专家关注。经过多次深入实地考察认证,1991年11月1日,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长寿专家森下敬一博士在东京召开的国际自然医学会第13次年会宣布巴马为世界第五个长寿之乡(第五个被发现)。20x年国际自然医学会成功举办了巴马首届国际长寿学术研讨会,并授予巴马“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这是国际自然医学会唯一颁发的一份世界长寿之乡认定书。国际自然医学会会长、日本著名学者森下敬一博士称“巴马是人间遗落的一块净土”。长寿探秘已成为巴马吸引世人眼光的焦点。

巴马是广西的旅游名乡。除长寿资源外,巴马的生态旅游资源丰富而独特,境内有号称“天下第一洞”的百魔洞,“长寿宫”和“水上芦笛岩”百鸟岩为代表的岩溶洞群体及天坑群,有逶迤绚丽的盘阳河风光和湖光山色的赐福库区千岛湖风光,寿乡探秘游已列为广西十大旅游精品之一。另外,红色旅游资源极其丰富,是国家规划实施的“百色风雷,两江红旗”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境内有红七军二十一师师部旧址、韦拔群同志牺牲地香涮洞等一批著名的旅游景点。小平足迹游成为巴马发展旅游业的又一重点和看点。

巴马是“中国香猪之乡”。巴马是香猪原产地,香猪个小体圆,皮薄肉细,胴体精瘦,肌肉鲜红,肌纤维细嫩,脂肪营养丰富,素有“一家煮肉四邻香、七里之遥闻其味”的美称。巴马香猪具有悠久 ……此处隐藏7242个字……>从滨江路步行下江岸,能一览象山全景,“象汲长波,洞生明月”,象山公园的第一景便是“象山水月”。距今1。2万年左右,地壳抬升,漓江水面由2千米宽度不断缩小,江水在山体东麓冲刷溶蚀出一个长17米,宽9。5米,高12米,位于象鼻与象之间通透圆洞,即“水月洞”,又名朝阳洞。江水穿洞而过,山洞如明月浮水。有诗赞曰:“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与象山隔河相望的訾洲翠竹簇簇,果树葱葱,竹篱茅舍掩映其间。若是雨季,云蒸雾腾,村舍与绿树皆似披上一袭轻纱,古人称之为“訾洲烟雨”。将其列为桂林八大胜景之一。此时的巨象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在烟雨中惟妙惟肖。象山水月被视为桂林的象征,是中外游客最为神往的风景点。

水月洞

在象鼻山的象鼻和象腿之间。距今约1。2万年前,地壳抬升,漓江缩小,加速了水月洞的发育,形成一个东西通透的圆洞。长17米,宽9。5,高12米,面积约150平方米。《象山记》载,“有石穴一,彼此可以相望,形圆而长,其半入于漓水中,水时高时下,故其穴亦时有大小”。

水月洞洞口朝阳,亦名朝阳洞。但洞在水上,如明月浮水,十分形象,所以水月之名,一直沿用至今。“象山水月”是桂林山水一大奇景,文人学士属文赋句,莫不叹为观止。宋蓟北处士《水月洞》诗有“水底有明月,象鼻山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之句,细致刻画了天上、洞中,水底月亮相互辉映的奇迹。象山的水月与南望的穿山月岩相对,一悬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宋代在洞中建朝阳亭,清代改称得月楼,已废。洞内有张孝祥《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复水月洞铭》、陆游诗稿手札等摩崖石刻50余件。

朝阳亭

在像鼻山水月洞内,始建于宋,亭已早废,但远在800多年前,围绕水月洞的命名,两位桂州前后任的地方长官之间展开的一场背靠背的笔墨官司,一直成为到此游览的人们永恒的话题。原来,南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张孝祥游水月洞留连至晚不归,不久再度重游,一高兴题诗作序,因洞口东向,把亭名、洞名、岩名统统已为“朝阳”,并把记述其事的《朝阳亭诗序》该在水月洞北壁。其后,范成大主桂,持不同意见,恢复了原名,写下《复水月洞铭》,并镌在洞的南壁。

象眼岩

象眼岩位于象鼻山山腰南北两侧,互相贯通,高约2米,宽5~10米,长52。8米,呈扁长形,面积约274平方米。象眼岩原是一段不长的古地下河道,形成年代比水月洞早,因部位恰巧在象眼处而得名。从象山南麓南极洞口,沿石级可登上南眼。出象眼岩,盘山道可达山顶。北眼悬崖峭壁,无磴可通。象眼岩南北两洞,是一对眺望风景的绝妙窗口。从左眼张望,高耸的漓江饭店近在咫尺,城区楼宇街市鳞次栉比,半城山芭历历在目;从右眼远眺,江波帆影,闪烁隐现于訾洲、塔山、穿山之间。云崖轩宋代园林建筑。明张鸣凤《桂故》载:“故宋提刑方公信孺即南壁下建精舍以居,曰云崖轩。轩废已久。”根据方信孺《题云崖轩》和邵以仁在方所镌诗之前便建“古云崖轩”的记述。云崖轩确建何时无可考。方信孺诗有“不用穷探费杖藜,隐然林壑挟城陴。曾尊月洞千岩上,更著云崖一段奇”之句,说云崖轩建在象山麓是可信的

普贤塔

普贤塔远看像插在象背上的剑柄,又像一只古雅的宝瓶,因此称“剑柄塔”,或“宝瓶塔”。该塔建于明代,塔高13。6米,塔基为双层八角须弥座,在第二层基座正北面,嵌有青石浅刻的南天普贤菩萨像。普贤塔位于象山之颠,不仅与桂林山水的传说相吻合,又印证了普贤菩萨乘大象之说,而大象驮宝瓶,在亚洲各国的许多传说中,也象征着和平、美好和幸福。象鼻岩与水月洞相邻,在象鼻山的象鼻稍后处而得名。岩高1。9米,,宽3。3米,长约13。5米,面积44。5平方米。岩口面江,东向,呈条形封闭状态,是内凉、眺望江景佳处。明代学者毛宾泉曾在此读《周易》后人在岩口刻“读书岩”3字,并称此岩为“点易山窗”。万历丁丑(1577)春正月中进行修整,有“宾泉山人开深此洞”题名石刻。明诗人张襄《访毛宾泉点易山窗》诗,有“千顷水光涵洞府”,“山窗寂静观周易”句,详见水月洞摩崖石刻。

广西导游词15

涠洲岛位于广西沿海大陆架之上,3亿年以前曾是一片汪洋大海,2亿八千五百万年之后一直处于陆地状态。直到五千万年以前的第三纪早期,此处仍处于干燥炎热的大陆气候环境中。到2500万年开始北部湾地区才大规模沉降,形成浅海陆棚,到300万年北部湾北部海水又渐渐退去,一直到90万年之间,涠洲岛又成为陆地,呈现风化剥蚀状态。气候仍然温暖潮湿间或出现干旱。90万年之后的中更新世早期,涠洲岛又一次处于海平面之下,直到23万后的晚更新世后期,涠洲岛才完全上升露出海面,呈现出现今的样子。在250万年之后到7000年之间涠洲地区发生了至少四期数以百次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了现在岛上地层主体。这中间涠洲岛多次发生海洋风暴以及地震及引发的海啸,加上平时海水与海岸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今涠洲洲岛丰富多彩的海蚀、海积、海滩地貌。

涠洲岛的岛形近似于圆形,东西宽约6公里,南北长约6。5公里。从地质状况来看,涠洲岛为玄武岩台地,地表微微起伏,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紫红色玄武岩风化物。岛之地势南高北低,南部东、西拱手一带最高,海拔均在75米左右,向北逐渐倾斜,到北部之北港村一带海拔降至20米左右,然后逐渐过渡到平坦宽阔的沙质海滩,地貌类型比较简单。

涠洲岛的南半部以海蚀地貌为主,无论是海蚀崖、洞,还是海蚀台、柱发育得很成熟;北半部则以海积地貌为主,有沙提、渲湖、沙滩及礁坪。在海蚀地貌中又以南湾沿岸为典型。南湾原是一南边破口的火山凹地,被海水淹没形成海湾,其周围是火山沉积岩。在海浪和潮汐的交相侵蚀下,潮间带附近的岩石首先遭到破坏,便形成了呈层分布的海蚀洞穴,而洞穴上部的岩石失去支持后沿垂直节理断裂或崩溃下来,于是又形成陡峭的海蚀崖。东、西拱手间近5公里长的海湾上布满这种海蚀崖,它们高度在30~50米之间,坡度大于75°。

海蚀平台是海蚀崖不断后退而在崖脚下被保存下来的天然平台。南湾东侧猪仔岭脚下的海蚀台不但平坦,而且在其台面上经常可以发现很多火山弹及共形成的冲击坑。每当台面上的火山弹被冲走后,海浪还会挟带岩屑继续磨蚀那些坑坑窝窝,使之形成大大小小的圆桶状瓯穴。那海蚀产台上有时会残留下一些坚硬的岩石柱体,这就是海蚀柱。猪仔岭就是一个巨大的海蚀柱,高35米、宽不足30米,长却有100米左右。

涠洲岛的海滩以宽阔平坦的沙质海滩为主,一般宽150~300米,沙砾层厚4~8米,平铺于玄武岩之上层部岸断间或有玄武岩出露。潮间带一般比较宽阔,最宽者可达150米。潮下带宽约60米,有珊瑚分布。珊瑚的下面就是礁坪。被波浪打碎的珊瑚残体很容易与壳沙砾等堆积胶结成海滩岩。涠洲岛北港一带的海滩岩从古泻湖一直延伸到潮下带上部,覆盖于玄武岩之上。

原来的火山口已变成了南湾的深水良港,火山形态十分明显,火山口为高达50~80余米的弧形陡壁。

涠洲岛北部潮上带有新老两道沙堤,南部海蚀崖上有三层海蚀洞,崖脚有两极海蚀台,反映了第四纪以来涠洲岛一直在间歇地抬升,其幅度可超过20多米。

《广西导游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